《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杰郭芳
北京、上海报道
日前,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全国造芯大跃进的背后,多地明星芯片项目以烂尾收场,芯片成了“芯骗”,留下一地鸡毛。
芯“骗”
疯狂之下,泥沙俱下。
多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芯片项目烂尾停摆。其中,一些违背规律和常识的荒诞令人咂舌。
最典型的如号称投资千亿级的武汉弘芯项目。
年9月,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出席见证了弘芯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的开工。
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武汉市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中,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以亿元的总投资额位列第一,截至年底已完成投资亿元,年计划投资87亿元。
但仅3个月后,该项目被披露在运行近3年后,因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弘芯半导体项目目前基本停滞。
天眼查APP显示,武汉弘芯的注册资本为20亿元,两大股东分别为国资背景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控股股东是武汉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其持股10%;和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其持股90%。
北京光量蓝图成立于年11月12日,武汉弘芯成立于年11月16日。从成立时间看,北京光量蓝图像是专为武汉弘芯成立的。但是截至目前,只有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缴了2亿元,北京光量蓝图认缴的18亿元尚未缴付。
斥资亿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如今厂区荒草丛生。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据媒体报道,北京光量蓝图最早发起人李雪艳、曹山都没有半导体背景。曹山还是一家名为“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的老板,这家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