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210/6858103.html肺系病证
哮喘(支气管哮喘)
病例
韩某,女,63岁。
初诊(年9月19日)
主诉:哮喘反复发作7年余,
现病史:年因反复感冒诱发哮喘,之后年年发作,秋冬季为甚。去年下半年因劳累后复感外邪,哮喘发作多次,上月又发,外院用西药(激素等)治疗后略好转。现略咳嗽、咽痒、痰白,夜晚平卧后喘息较严重,纳一般,大便日行,夜寐不实。舌淡,苔滑,中有裂纹,脉浮。
过敏史:45岁以后出现皮肤过敏,去年尤其严重。
辅助检查:年7月体检,EKG示P波变化(P波高尖),眼底动脉硬化I级,总胆固醇6.23mmol/L↑。胸片示主动脉弓突出。
中医诊断:哮喘。
证候诊断:痰浊阻肺,肺肾两虚。
西医诊断:哮喘。
治法:益气固表,滋肾纳气,化痰肃肺。
处方:玉屏风散合六味地*汤加减。
炙*芪12g,白术9g,防风6g,全瓜蒌12g,浙贝母9g,紫苏子9g,杏仁9g后下,制厚朴6g,炙甘草4.5g,金银花9g,连翘9g,生地9g,怀山药12g,牡丹皮6g,茯苓12g,山茱萸6g,泽泻9g,桔梗4.5g
服用1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9月26日)
气急好转,夜寐好转,咳嗽减少,咳痰不畅。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9月19日方加鱼腥草30g后下。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其后继续以初诊方加减治疗,至今已有10年。天气变化时,易感冒引发气急,但症状较轻,再未出现哮喘、憋闷、不得平卧之症状,说明治疗有效。
哮喘每遇天气变换或劳累时容易发作,提示肺气虚、卫表不固,故哮喘缓解期,以六味地*汤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滋肾纳气;哮喘急性发作时,加炙麻*、麻*根以宣降肺气,金银花、连翘以疏风散邪,瓜蒌、浙贝母化痰止咳,紫苏子、杏仁降气肃肺。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言“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故“外感之喘治肺,内伤之喘治肾”,此为治喘纲领。喘证有虚实之分:有外感时当以宣散肺表为主;外感已去,则当益气固表为主。外感时不宜一味补肾纳气,恐有恶邪之虞。中医治疗喘证的优势,在于“治本”,减少复发,由此案可见一斑。
病例
张某,男,53岁。
初诊(年10月17日)
主诉:哮喘复发数年。
现病史:自幼哮喘,自多年前来陈师处就诊后,约有8年未发作。近几年,经常因大扫除诱发哮喘,发作时胸闷、短气,每次发作以吸入式糖皮质激素控制,然近日发作更频繁,心有畏惧,求中医治疗,减少发作频次。平素咽中有少量白痰,可咳出,步行稍久则脚后跟痛,腰酸。纳可,二便调,寐安。舌淡,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哮喘。
中医诊断:哮喘。
证候诊断:肺肾气虚。
西医诊断:哮喘。
治法:益气固表,补益肺肾,理气化痰。
处方:玉屏风散、六味地*汤加减。
炙*芪12g,白术9g,防风6g,瓜蒌皮9g,浙贝母9g,杏仁9g后下,制厚朴6g,炙甘草4.5g,金银花9g,连翘9g,生地12g,牡丹皮6g,白茯苓12g,怀山药12g,山茱萸6g,泽泻9g,怀牛膝9g,炒杜仲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后抄方7剂。
二诊(年11月7日)
服药后,无不适,略心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10月17日方减瓜蒌皮,加灵磁石20g先煎、左牡蛎30g先煎、千年健9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11月21日)
脚跟痛及腰酸已明显缓解,自初诊至今,哮喘未再发作。二便可,纳可,寐安。舌红,苔薄白,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10月17日减瓜蒌皮,加菟丝子12g、枸杞子12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之后患者每年冬季膏方调理,未再复发。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疾病,属于中医“哮证”“喘证”的范畴,目前西医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手段常采用吸入式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激素、茶碱、β2受体激动剂等,对于发作期的症状控制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等诸多不良的生理反应。该患者也是在使用激素治疗后,自觉发作频次未见缓解,故寻中医药治疗。患者自哮喘复发后,足跟疼痛明显,再无法穿皮质较硬的鞋行走,即使穿着质地极软的旅游鞋仍觉疼痛。而来此处服药不过1个月,即可以穿上久违的皮鞋,脚跟痛已缓,疗效卓著。常人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本例患者宿疾,治疗1个月后即明显缓解,治疗2个月即显效,起效快捷,且所用方药看似平淡无奇,实乃陈师辨证精准、用药得当。陈师认为哮喘根在肾,标在肺。脚跟痛,也是肾虚之征,肾不纳气故喘,肺脾气虚故生痰。所以处方中以玉屏风散补益肺气,又以六味地*汤滋肾,以瓜蒌、浙贝母、杏仁、厚朴化痰理气,金银花、连翘清肺热,牛膝、杜仲补肾强腰。在胸闷等症状缓解后,去瓜蒌而加大补肾力度,以菟丝子、枸杞子等固本。陈师认为,本案患者自小就有哮喘,先天不足,为虚弱体质无疑。中医责之于肾,因此补肾为其根本,但肺金为母,肾水为子,母气不旺,何求子贵,所以治疗必须“母子兼顾”不可偏废,补肾不忘益肺,补肺有助益肾,此为临床要法,虽属五行之常,然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