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财讯
6月24日,中梁控股(HK
发布公告,自7月1日起李和栗正式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总裁、环境社会管治委员会成员。
原中梁地产常务副总裁何剑升任为中梁控股执行董事,并与陈红亮共同担任集团联席总裁。
知情人告诉风财讯,李和栗在离开中梁后将创业。
最年轻总裁再次“白手起家”
加入中梁6年,李和栗一路从项目开发主管干起,升至中梁地产总裁的职位,可谓“白手起家”。
年中梁地产法人代表的系列变更,以及随后的一纸公告,将李和栗送上了中梁地产集团执行总裁的位子,当年仅32岁的李和栗,也一度成为行业“最年轻的地产总裁”,打破了职业经理人升任一把手的年龄下限。
(李和栗)
年出生的李和栗,一路虽升迁快,但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加入新鸿嘉投资顾问公司,任市场部经理。后加入黄春雷所在的温州启源房地产顾问公司,任营销总监。
年加入中梁地产后,李和栗从项目开发主管兼营销主管开始,一路担任投资负责人、助理总裁(负责投资发展中心)、集团副总裁(负责投资、产城、并购重组等),并在年10月被任命为中梁地产集团执行总裁。职业范围,基本涵盖了地产主要的工作环节。
在年6月5日黄春雷退任后,刚好1年左后的时间,被称为“亲传弟子”李和栗,也最终辞任了中梁地产的总裁职位。
据称,李和栗的创业,也和黄春雷有关。
一线出身何剑上位的“特殊性”
何剑同样也是一线出身。
现年47岁的何剑,在房地产开发及销售营运领域已经有超20年经验。
(何剑)
在加入中梁控股之前,何剑曾在滨江、绿城及远洋等地产集团担任城市和大区营销负责人的管理职位,积累了丰富的营销实操和管理经验。
年12月何剑加入中梁地产,那时候正值中梁从深耕的温州市场,开始向外崭露头角的时期,何剑也完整见证了中梁从起步温州到跻身千亿房企的蜕变过程。
在中梁地产,何剑历任营销副总经理与多个区域公司、区域集团总裁。
担任营销管理时,何剑参与了整个中梁营销管理体系逻辑“9大模块”的建立。也是那几年,中梁地产出现了销售额的倍增(如年-年销售额从亿增长到亿)。
不过何剑更重要的战绩在一线。
年其掌管中梁地产集团北方区域集团后,管理半径一度从江苏、安徽,延申到河南、河北、山西、天津,是当时中梁各区域集团中,管辖范围最大的。当年北方区域集团的76个项目,近千亿累计总货值,也给何剑创下了数一数二的成绩。
目前升任联席总裁,何剑将持有公司万份购股权,年薪在万元,亦有奖金。
作为老中梁,同时也是中梁模式的参建人、实践者,何剑将会带中梁如何发展,值得观察。
中梁地产“换挡”组织人事或持续震动
实际上,在李和栗、何剑生出职位变故前,中梁地产已经对管理层做了几次“开刀”。
5月中梁地产三个大区的一把手负责人进行了一番轮动:
中梁中部区域集团总裁由张志坚,变为孙雷(原为中部大区投融策研执行总裁);
中梁北方大区总裁由何剑变为赵鹏(原地产集团联盟二平台副总裁);
原中梁地产助理总裁兼研发中心负责人方拥班,接替赵鹏,涂颖君接替方拥班;
中梁山东区域集团总裁由许宏变为齐小创(原为投发中心助理总裁);
原西部大区川蓉区域董事长储樊接任齐小创。
4月中梁把长三角发展集团扩容,纳入中梁万筑直属区域公司,原中梁万筑置业总经理张瑜确定为区域总裁。
据了解,目前中梁地产下辖6个大区,北方大区、山东大区、江苏大区、浙江大区、中部大区、西部大区。
持续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调整,或和中梁地产的创始人杨剑的风格有关——“不谈感情、只谈结果”,杨剑对员工非常直接,奖惩有序且幅度大。
不过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目前中梁地产在“阿米巴最”模式之外,开始尝试“DBS模式”。
DBS是知名收并购企业丹纳赫的管理工具,核心就是收并购。
据了解,在开始启动DBS模式时,中梁地产就开始了针对性的组织架构调整,在控股集团下成立了单独的并购板块,下设六个并购重组联盟,每个联盟各带四个拓展并购子集团。
24个团队在成立之初,立即就开始分头寻找标的,因为控股集团给每个并购重组联盟制定的目标不低,3-6个月就要找到个合适标的。
中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在十年内整合出一个市值亿元的资本版图。
加之自负盈亏的阿米巴模式,这意味着中梁地产未来会更快裂变,形成更多灵活发展的小业务单位。
这对集团核心管理层而言,挑战不言而喻。
同时,伴随DBS模式的推广,中梁会更倾向投资型人才、投后运营型人才,人才的更迭,势在必行。
跨越千亿后,中梁一直在寻找第二曲线,这种模式转换、内部轮值,能否成为中梁再次“快跑、健行”的动力源,还有待市场检验。